新华网 > 无人机 > 正文
【“飞阅”中国】200粒稻种让濒临绝迹的“黄毛粘”重上餐桌
2021-02-25 15:47:47 来源: 新华网
关注新华网
微博
Qzone

 农户在稻田劳作。新华网发

  “靠种地?把地球挖穿也挖不出个金娃娃!”面对来自多方面的质疑声,2013年,吴斌将北京的部分房产处置后,由孝感市孝南区陡岗镇政府引进,投资1000多万元,在陡岗镇朝阳村和袁湖村流转1000多亩土地,创办了一家集科研生产、农产品加工和休闲农业于一体的综合型现代农业企业,水稻种植是公司的一个重要板块。从孝南区农业局退休的汤俭民在公司任技术顾问。

  汤俭民对吴斌说:“先试验,适度种植,积累经验再推广,我来提供种子。”汤俭民所说的“种子”更是来之不易。据他回忆,上世纪80年代初,他在孝南区农业局从事育种工作,时任局长李有豪向他转交了一批传统稻种,其中一个装稻种的牛皮纸信封上写着“1964年10月,黄毛粘”。

  汤俭民回忆说,据李有豪讲,这批稻种最初采自1964年的大田,以后就没有农民种植了,李有豪叮嘱他,采取隔年繁育留种的方式,把这个稀有稻种传下去。

  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  

责任编辑: 武凡煜
【“飞阅”中国】200粒稻种让濒临绝迹的“黄毛粘”重上餐桌-新华网
01003010145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039334